练习二

        扁 鹊蔡 桓 公, 立 有 间jiàn扁 鹊 曰:" 腠 理, 不 治 将 恐 。" 桓 侯 曰:" 寡 人 无 疾。" 扁 鹊 出。 桓 侯 曰:" 医 好 治 不 病 功。 

         日,扁 鹊 复 见 曰:" 君 之 病 在 肌 肤, 不 治 将 深。" 桓 侯扁 鹊 出。 桓 侯 又 不 悦。 

        居 十 日, 扁 鹊 复 见 曰:" 君 之 病 在 肠 胃, 不 治 将 益 深。" 桓 侯 又 不 应。 扁 鹊 出。 桓 侯 又 不 悦。  

        居 十 日, 扁 鹊 桓 侯 而 还xuán桓 侯 故 使 人 问 扁 鹊 曰:" 病 在 腠 理, 汤 熨所 及 也; 在 肌 肤, 针 石 之 所 及 也; 在 肠 胃, 火 齐 之 所 及 也; 在 骨 髓, 司 命所 属无 奈 何 也。 今 在 骨 髓, 臣 是 以 无 请 也。"                    

        居 五 日, 桓 侯 体 痛, 使 人 扁 鹊, 已 逃 秦 矣。 桓 侯 遂 死。

韩 非--《 扁 鹊 见 蔡 桓 公》

[简析]

扁鹊四见蔡桓公的故事,告诉人们隐疾讳(huì)医的后果的严重性,它能给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比如;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何对待别人正确的批评,如何抓住苗头,防患于未然等。

故事一开始写扁鹊三劝桓公及早治病,而桓公“不悦”、“不应”、反而怪罪扁鹊想“治不病以为功”,直到病入膏肓,扁鹊“望而还走”,仍不觉悟。接着通过扁鹊回答桓公派来的人的质询,点明文章的中心——“图难于其易”,如果病人膏肓,就不可救药了。最后,以桓公之死证明扁鹊的预见和不“图难于其易”的必然后果。

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根据桓公病情的发展来组织材料的,脉络分明,层层推进,简洁明了,引人入胜。文章的语言既准确又生动形象。“病在腠理”时用“疾”,“疾”加深后就用“病”,轻重分明。说“将恐深”时是担心,说“将益深”时是肯定,说“无奈何”时是绝望:病情发展的阶段不同,扁鹊的语气也因之而异。再如写桓侯开始听到扁鹊说他“有病”时,不是“不应”就是“不悦”,自以为是,傲气凌人,可是等到“体痛”时,他又派人去“索”扁鹊,那种急于求治,害怕丧命的心情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他的愚昧可笑。

[古文知识]--行业用语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是某个行业常用的,可以称为行业用语。如本文中的“腠理”、“肌肤”、
“汤熨”、“火齐”、“针石”、“骨髓”、“治”、“疾”、“病”等,都是医药行业的用语。
又如刑法常用的行业用语有:“讯”表示审问。“诘”表示追问。“鞫”表示审讯、审问。“刑
鞫”表示犯人不招供,就用刑审讯。“研问”表示审察。“状”既可指陈述、申诉的文词和证件,如
“状纸”;又可专指犯人的口供、供状。“狱”既可指官司、争讼;又可指案件,如“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中的“狱”就是案件的意思,“狱具”表示案件已经判决。当然,
“狱”还有监狱的意思。至于“伏法”,指因犯法而被处死刑,这个专用词语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活动一: 紫 色 义。  

wpe2.jpg (5357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