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练习六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①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②,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③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释:

浮图:和尚。

窈然幽深的样子

相(xiàng):辅助。

问题:

  1. 作者与友人游后洞与出来后的情形。
  2. 作者认为要看到非同寻常的景观,要有什么条件?作者因此领悟到什么道理?
  3. 试将下列文句译为语体:
  1.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2.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daan.jpg (5357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