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练习七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②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③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

①忭(biàn):欢乐。

②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③荐:一再,屡次。

问题:

  1. 下雨的情况如何影响着扶风百姓的心情?
  2. 作者认为天不下雨对他本身和农民有什么影响?
  3. 试将下列文句译为语体:
    1.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2.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3.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daan.jpg (5357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