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e14.jpg (4068 bytes)        wpe17.jpg (4408 bytes)        wpe18.jpg (4396 bytes)

送孟东野序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也。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锇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韩 愈( 768 824
唐 代 文 学 家、 哲 学 家。 字 退 之。 河 南 河 阳 (今 孟 县) 人, 郡 望 昌 黎, 世 称 韩 昌 黎。 因 官 吏 部 侍 郎, 又 称 韩 吏 部。 谥 号 , 又 称 韩 文 公。

他 三 岁 而 孤, 受 兄 嫂 抚 育, 早 年 流 离 困 顿, 有 读 书 经 世 之 志。 20 岁 赴 长 安 考 进 士, 三 试 不 第。 25 35 岁, 他 先 中 进 士, 三 试 博 学 鸿 词 科 不 成, 赴 汴 州 董 晋、 徐 州 张 建 封 两 节 度 使 幕 府 任 职。 后 回 京 任 四 门 博 士。 36 49 岁, 任 监 察 御 史, 因 上 书 论 天 旱 人 饥 状, 请 减 免 赋 税, 贬 阳 山 令。 宪 宗 时 北 归, 为 国 子 博 士, 累 官 至 太 子 右 庶 子。 但 不 得 志。 50 57 岁, 先 从 裴 度 征 吴 元 济, 后 迁 刑 部 侍 郎。 因 谏 迎 佛 骨, 贬 潮 州 刺 史。 移 袁 州。 不 久 回 朝, 历 国 子 祭 酒、 兵 部 侍 郎、 吏 部 侍 郎、 京 兆 尹 等 职。 政 治 上 较 有 作 为。

思 想

         思 想 渊 源 于 儒 家, 但 亦 有 离 经 叛 道 之 言。 他 以 儒 家 正 统 自 居, 反 对 佛 教 的 清 净 寂 灭、 神 权 迷 信, 但 又 相 信 天 命 鬼 神; 他 盛 赞 孟 子 辟 排 杨 朱、 墨 子, 认 为 杨、 墨 偏 废 正 道, 却 又 主 张 孔 墨 相 用; 他 提 倡 宗 孔 氏, 贵 王 道, 贱 霸 道; 而 又 推 崇 管 仲、 商 鞅 的 事 功。 他 抨 击 二 王 集 团 的 改 革, 但 在 反 对 藩 镇 割 据、 宦 官 专 权 等 主 要 问 题 上, 与 二 王 的 主 张 并 无 二 致。 这 些 复 杂 矛 盾 的 现 象, 在 其 作 品 中 都 有 反 映。

文 学 主 张 与 创 作

         文 创 作 理 论 上:

  1. 他 认 为 道 (即 仁 义) 是 目 的 和 内 容, 文 是 手 段 和 形 式, 强 调 文 以 载 道, 文 道 合 一, 以 道 为 主。
  2. 提 倡 学 习 先 秦 两 汉 古 文, 并 博 取 兼 资 庄 周、 屈 原、 司 马 迁、 司 马 相 如、 扬 雄 诸 家 作 品。
  3. 主 张 学 古 要 在 继 承 的 基 础 上 创 新, 坚 持词 必 己 出陈 言 务 去
  4. 重 视 作 家 的 道 德 修 养, 提 出 养 气 论,气 盛 则 言 之 短 长 与 声 之 高 下 者 皆 宜(《 答 李 翊 书》)。
  5. 提 出不 平 则 鸣的 论 点。 认 为 作 者 对 现 实 的 不 平 情 绪 是 深 化 作 品 思 想 的 原 因。
  6. 在 作 品 风 格 方 面, 他 强 调, 以 奇 诡 为 善。

         韩 愈 的 散 文、 诗 歌 创 作, 实 现 了 自 己 的 理 论。 其 赋、 诗、 论、 说、 传、 记、 颂、 赞、 书、 序、 哀 辞、 祭 文、 碑 志、 状、 表、 杂 文 等 各 种 体 裁 的 作 品, 均 有 卓 越 的 成 就。

         论 说 文 在 韩 文 中 占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以 尊 儒 反 佛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中、 长 篇, 有 《原 道》、 《论 佛 骨 表》、 《原 性》、 《师 说》 等, 它 们 大 都 格 局 严 整, 层 次 分 明。 嘲 讽 社 会 现 状 的 杂 文, 短 篇 如 《杂 说》、 《获 麟 解》, 比 喻 巧 妙, 寄 慨 深 远; 长 篇 如 《送 穷 文》、 《进 学 解》, 运 用 问 答 形 式, 笔 触 幽 默, 构 思 奇 特, 锋 芒 毕 露。 论 述 文 学 思 想 和 写 作 经 验 的, 体 裁 多 样, 文 笔 多 变, 形 象 奇 幻, 理 论 精 湛。 叙 事 文 在 韩 文 中 比 重 较 大。 学 习 儒 家 经 书 的, 如 《平 淮 西 碑》, 用 《尚 书》 和 《雅》、 《颂》 体 裁, 篇 幅 宏 大, 语 句 奇 重, 酣 畅 淋 漓; 《画 记》 直 叙 众 多 人 物, 写 法 脱 化 于 《尚 书· 顾 命》、 《周 礼· 考 工 记· 梓 人 职》。 继 承 《史 记》 历 史 散 文 传 统 的, 如 名 篇 《张 中 丞 传 后 叙》, 融 叙 事、 议 论、 抒 情 于 一 炉。 学 《史 记》、 《汉 书》, 描 绘 人 物 生 动 奇 特 而 不 用 议 论 的, 如 《试 大 理 评 事 王 君 墓 志 铭》、 《清 河 张 君 墓 志 铭》 等。 记 文 学 挚 友, 能 突 出 不 同 作 家 特 色 的, 如 《柳 子 厚 墓 志 铭》、 《南 阳 樊 绍 述 墓 志 铭》、 《贞 曜 先 生 墓 志 铭》 等。 但 在 大 量 墓 碑 和 墓 志 铭 中, 韩 愈 也 有 些 谀 墓之 作, 当 时 已 受 讥 斥。

         抒 情 文 中 的 祭 文, 一 类 写 骨 肉 深 情, 用 散 文 形 式, 突 破 四 言 押 韵 常 规, 如 《祭 十 二 郎 文》; 一 类 写 朋 友 交 谊 和 患 难 生 活, 四 言 押 韵, 如 《祭 河 南 张 员 外 文》、 《祭 柳 子 厚 文》。 此 外, 书 信 如 《与 孟 东 野 书》、 赠 序 如 《送 杨 少 尹 序》 等, 也 都 是 具 有 一 定 感 染 力 的 佳 作。 韩 愈 另 有 一 些 散 文, 如 《毛 颖 传》、 《石 鼎 联 句 诗 序》 之 类, 完 全 出 于 虚 构, 接 近 传 奇 小 说。 韩 愈 散 文 气 势 充 沛, 纵 横 开 合, 奇 偶 交 错, 巧 譬 善 喻; 或 诡 谲, 或 严 正, 艺 术 特 色 多 样 化; 扫 荡 了 六 朝 以 来 柔 靡 骈 俪 的 文 风。

         他 善 于 扬 弃 前 人 语 言, 提 炼 当 时 的 口 语, 如 蝇 营 狗 苟(《 送 穷 文》)、同 工 异 曲俱 收 并 蓄(《 进 学 解》) 等 新 颖 词 语, 韩 文 中 较 多。 他 主 张 文 从 字 顺, 创 造 了 一 种 在 口 语 基础上 提 炼 出 来 的 书 面 散 文 语 言, 扩 大 了 文 言 文 体 的 表 达 功 能。 但 他 也 有 一 种 佶 屈 聱 牙 的 文 句。 自 谓 不 可 时 施, 只 以 自 嬉(《送 穷 文》), 对 后 世 有 一 定 影 响。 韩 愈 也 是 诗 歌 名 家, 艺 术 特 色 以 奇 特 雄 伟、 光 怪 陆 离 为 主。 如 《陆 浑 山 火 和 皇 甫 用 其 韵》、 《月 蚀 诗 效 玉 川 子 作》 等 怪 怪 奇 奇, 内 容 深 刻; 《南 山 诗》、 《岳 阳 楼 别 窦 司 直》、 《 孟 东 野 失 子》 等, 境 界 雄 奇。 但 韩 诗 在 求 奇 中 往 往 流 于 填 砌 生 字 僻 语、 押 险 韵。 韩 愈 也 有 一 类 朴 素 无 华、 本 色 自 然 的 诗。 韩 诗 古 体 工 而 近 体 少, 但 律 诗、 绝 句 亦 有 佳 篇。 如 七 律 《左 迁 至 蓝 关 示 侄 孙 湘》、 《答 张 十 一 功 曹》、 《题 驿 梁》, 七 绝 《次 潼 关 先 寄 张 十 二 阁 老》、 《题 楚 昭 王 庙》 等。

         后 人 对 韩 愈 评 价 颇 高, 尊 他 为 唐 宋 八 大 家 之 首。杜 牧 把 韩 文 与 杜 诗 并 列, 称 为 杜 诗 韩 笔;苏 轼 称 他 文 起 八 代 之 衰。 韩 柳 倡 导 的 古 文 运 动, 开 辟 了 唐 以 来 古 文 的 发 展 道 路。 韩 诗 力 求 新 奇, 重 气 势, 有 独 创 之 功。 韩 愈 以 文 为 诗, 把 新 的 古 文 语 言、 章 法、 技 巧 引 入 诗 坛, 增 强 了 诗 的 表 达 功 能, 扩 大 了 诗 的 领 域, 纠 正 了 大 历 (766 780) 以 来 的 平 庸 诗 风。 但 也 带 来 了 讲 才 学、 发 议 论、 追 求 险 怪 等 不 良 风 气。 尤 其 是 以 议 论 为 诗, 甚 至 通 篇 议 论, 把 诗 歌 写 成 押 韵 的 理 论, 对 宋 代 以 后 的 诗 歌 产 生 了 不 良 影 响。
   

古代诗人孟郊,是个有志气有才学的人,然而始终没能得到重用。 直到四十六岁那年才算考中进士,可是因为孟郊在朝中没有达官贵族作后台,只被分配到洛阳去做一个小小的县尉。

    由于长期心情的压抑和穷愁潦倒的生活,养成了孟郊孤僻和忧郁的性格。他一生穷困潦到常常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在他写的诗里,也多有所反映,比如,他在一首描写自己生活境况和抑郁心情的诗中曾说,他连饭也吃不饱,只好去挖野荠菜充饥,饿肚子写出来的诗, 哪会有什么欢乐!一出门就无处可去,只感到天地是多么狭窄!

    孟郊在冬天,没有炭火取暖,身子都冻僵了。有一次,朋友送给他一篮炭,他非常感激地写了一首诗。其中的两句是:“驱却座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十分生动地写出了一只取暖的炭炉子给穷书生带来了多少温暖。诗的最后一句更加形象而生动:"暖得曲身成直身。”原本被冻得身体弯曲地缩成一团,炭火送暖,这才可以浑身舒坦地直立起来。他的诗,就是这样充满了穷愁凄苦的感受,实际上也是对社会不公平的抗议!

    孟郊的好朋友韩愈,当时在京城做个小官,他常常给孟郊以精神上的同情和物质上的帮助。他到处奔走,推荐孟郊。但是孟郊这个人不善交际,不肯去结交和巴结那些达官贵人,所以没有人肯理睬孟郊。由于贫困,孟郊的三个儿子接连病死了,这更给孟郊十分沉重的打击,只有韩愈写诗安慰他,鼓起他生活的勇气。

    孟郊到洛阳上任的时侯,韩愈去给他送行,还写了一篇《送孟东野序》,文中对孟郊的品学性格赞扬备至,对他那些反映生活实际的诗作了充分的肯定。文章一开头就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明。”说明孟郊的诗歌文章,正是一个正直的读书人在是非颠倒的生活社会中,受到不公正遭遇后的呼喊!

译述 :

    比喻一个人遭受社会上的不公平待遇与压力, 所做出的呼喊或反抗力量. 这与物理学上的"声学" 原理相似, 在不平的物体上比在平滑的物件上所出的声音是很大差异的.
    韩愈为孟郊的怀才不遇把不平通篇用类比的手法, 在 "鸣" 字上做文章. 文章开头就作出 "物不得其平则鸣" 的断语, 接着, 先以自然现象为例, 推出人们的歌唱, 哭泣等声音, 都是内心不平不得已而发, 暗示孟郊的诗歌都是发泄内心的不平, 是合乎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