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刘勰提出的“质文并重”的文学观点和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并说明《文心雕龙》对后代的影响。

质文并重的文学主张

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者之关系上,他主张创作应该“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先有思想然后可以述情,先有事义然后可以铺辞。

他强调文章要有风骨。是作家个性风格的主要标志。

他强调“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应适应不同的内容来选择文体形式适应不同的文体来确定文章的风格面目

他指出写作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文章的政治社会作用和客观效果。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他反对“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等的错误批评态度。

他认为正确的批评态度,应该“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

他指出批评家应该有深广的学识修养,“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认为只有“披文”才能“入情”,只有“沿波”才能“讨源”,只有全面地观察形式才能深入内容。

他指出任何文章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批评的。

“文心雕龙”对后代的影响

陈子昂革新诗歌标举“风骨”“兴寄”,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韩愈论文主张尊儒、复古,论学习古人应该“师其意不师其辞”,都是直接间接受到他的理论的启发。

清章学诚倡导“战国文体最备”的著名议论,实质上也是继承和发展了他“宗经”等篇的看法。

刘知几、黄庭坚、胡应麟著名作家、批评家对他十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