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明散曲的体制和产生的原因 

一、词的衰落    

五代两宋,文人学士的词作者日多,体裁日益严格,日益讲求音律修辞,变为文人的专利品。到了南宋,填词更成了专门学问,和民间绝缘,词的生命力也渐渐消失了人们在新起于民间小调中求资料,曲子便慢慢的产生,接着有乐师来正,文人来修辞。作者渐多,曲调日富,散曲因而大盛.

 二、外乐的影响

北宋末年,金人入侵中原,继而蒙古民族南下,在这一长期中,外族的音乐得以大量输入的机会.由于外乐的影响,歌词亦渐渐地转变。到了元代,大批的新乐器与新歌曲的输入,则歌词的旧调自是不能合演,便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于是一面接受外族音乐的影响,一面从旧有词里变化翻造,形成种新文学便是曲子。

散曲的体制    

散曲中最先产生的是小令。小令作者填一调毕,意有未尽,再填一调或二调以续成之,称合调。但最多只能以三调为限小令合调再扩大其组织的,成为套曲或套数。其组织之情形,最重要者有三点:

    1、由同一宫调中之曲牌多首,连合而成一体。

    2、全套各调,必须同韵。

    3、每套须有尾声,以表示一套首尾的完整,同时又表示全套音乐已告完结.

套数便于叙述繁复的内容,可因其情节的繁简,伸缩其长短.短者只有三四调,长者有三十四调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