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
§
红娘、莺莺、张生、老夫人,个个都是“笑即有声,啼即有泪,颦即有态,叹即有气”的.
1. 如写红娘时,强调他的正义感、豪爽、真诚、勇敢、机智、光明磊落。
2. 而莺莺的特点是坚强又脆弱。当她响往自由、要求突破封建礼教之时,又时而大胆时而胆怯。这种怯弱的本性要在现实冲突中逐渐的被克服。
3. 至于张生也有许多软弱,与莺莺恋爱时,常出现书呆子气。
4. 崔母的虚伪丑恶面目,紧紧扣住她的社会地位,社会教养、习气。对她作了无情的揭露。
§
作者从互相关系中去表现人物的言论、行动以及思想感情。
二、西厢记的戏剧形式、结构上的大胆革新与创造
§
元剧的通例是一本四折,一个角色唱到底。王实甫的西厢记却一口气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一本唱词也不限于一人唱到底,而是由各个情节中的主要人物分别唱。
§
西厢记形式虽然自由,但情节却很紧凑,折与折紧紧联系,戏剧冲突步步展开,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直把冲突推向顶点。因此它能紧紧抓住观众和读者的心,收到极良好的艺术效果。
三、描写自然景色及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皆富有感染力
§
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次场面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1. 第一本第三折《拙鲁速》衬托了张生坐不安,睡不宁的初恋心情.
2. 第二本第四折《小桃红》写赖婚之后,莺莺看月时的情景。
§
作品在许多与此类似的描写里,为全剧酝酿了爱情剧的气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量.
四、融化古代诗词及民间口语的提炼
§
王氏选择和融化古代诗词里富有美感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成为后来写爱情剧的典范。
1. 长亭送别一折里莺莺的一段唱词最能集中体现西厢记在这方面的成就:
2. 在端正好一曲里,作者用几个带有季节性特徽的景物,衬托出离人的情绪,把读者引向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里。
3. 滚绣球和叨叨令两支曲子是朴素自然而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口语,但一经排比、重叠,又显得流转如珠,倾泻出莺莺与张生分别时的复杂心情。
五、优美的文采与个性化的语言
§
“西厢记”的文辞极为优美,富有文采。其语言风格也极为华丽、委婉、细腻,音节铿锵,意境深远。
1. 耍孩儿、五煞写痴情儿女眼泪珠,莺莺的一片深情,对远别人儿的关照、难舍,作者写得那么委婉、细腻,扣人心弦。
§
“西厢记”的语言又是个性化的。
1. 红娘在驳斥老夫人时,她的话十分尖锐、辛辣;在揭莺莺的底时,却又明快、犀利;而嘲笑张生的书呆子气时,又是那么么幽默。不同的话正是红娘大胆反抗、勇敢机智、见义勇为的性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