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 谓 南 戏
|
-南 戏 也 称 戏 文
或 传 奇 , 是 南 宋 时 流 行 在 南 方 的 一 种 戏 曲 形
式 。 一 般 说 来 , 南 戏 比 杂 剧 规 模 更 大 , 形 式 上
的 限 制 较 少 ,
戏 的 出 数 可
多 可 少 ,
每 出 唱 词 不 限 定 用 多 少 曲 牌
,
角 色 的 多 少 也 不 限 定 .
-南 戏 到 了 明 代 , 更 吸 收 了 杂 剧 的 音 乐 曲 调
。 嘉 靖 以 后 昆 腔 兴 起 , 使 南 戏 的 唱 腔 更 为 优 美
动 人 ,成 为 明 代 最 主 要 的 戏 曲 形 式 。
![]() |
琵 琶 记 的 思 想 内 容
|
琵 琶 记 写 的 是 赵 五
娘 和 蔡 伯 喈 的 故 事 。
a)此 故 事 在 民 间 流 传 已 久 , 其 原 来
主 题 是 蔡 伯 喈 “ 背 亲 弃 妇” 遭 到 暴 雷 轰 顶 。
b)在 高 明 手 里 , 却 改 写 成 有 贞 有 烈 赵 贞 女
, 全 忠 全 孝 蔡 伯 喈 , 来 宣 扬 忠 孝 节 义 的 封 建 道
德。 另 一 方 面 , 他 为 作 品 中 的 主 人 公 赵 五 娘 、 蔡 伯
喈 安 排 了 复 杂 困 难 的 环 境 , 客 观 上 也 接 触 到 社 会
生 活 的 某 些 本 质 方 面 , 揭 露 出 某 些 有 现 实 意 义 的
东 西 。 如 :
-
权 贵 牛 府 的 资 倾 上 苑 ,
-
人 民 遭 逢 荒 年 成 批 的 饿 死 ,
-
地 痞 流 氓 的 强 取 豪 夺 ,
-
乡 官 里 正 的 贪 赃
枉 法 ,
-
文 人 学 士 的 轻 浮 可 笑,
-
科 举 制 度 对 爱 情 幸 福 的 破 坏 ,
- 封 建 礼 教 的 虚 伪 和 吃 人 等 等 。
![]() |
琵 琶 记 的 艺 术
成 就
|
a) 琵 琶 记 的 故 事 情 节 戏 剧 性 强 , 语 言 精 炼 、 通 俗 , 富 有 表 现 力 。
b) 结 构 上 : 采 取 了 牛 府 和 蔡
家 两 条 线 互 相 交 叉 发 展 的 写 法 , 形 成 了 鲜 明 的 阶
级 对 比 , 有 利 于 揭 露 牛 府 的 奢 侈 腐 化 的 生 活 和 飞
扬 跋 扈 的 权 势 .
c) 作 者 善 于 描 写 人 物 的 内 心 活 动 . 如 “ 南
浦 嘱 别 ” 一 出 戏 , 就 表 现 了 -
赵 三 娘 不 忍 丈 夫 远 去 的 离 愁 别 恨 ;
-
预 感 到 生 活 重 担 将
落 在 自 己 肩 上 的 忧 虑 ,
-
对 公 婆 死 亡 的 担 心 ,
-
怕 蔡 伯 喈 上 京 后 爱
上 别 的 富 家 女 子 的 恐 惧 等 复 杂 的 感 情 .
d) 它 优 秀 篇 章 , 六 百 年 来 一 直 被 人 民 所 喜 爱 , 至 今 在 舞 台 上 还 有 “ 扫 松 下 书 ” 、 “ 描 客 上 路 ” 等 片 断 的 演 出 。 这 是 一 部 瑕 瑜 互 见 , 瑕 多 于 瑜 的 作 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