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练习七 |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1]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2]、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3]有几?汗牛塞屋[4],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5],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6]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7]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8]后,俸去书来,落落[9]大满,素[虫覃]灰丝[10],时蒙卷轴[11],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12],使与书俱[13]。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 |
注释: |
[1]授以书:“授之以书”的省略。
[2]七略、四库:七略:西汉学者刘向整理校订的内府藏书。四库:宫廷收藏图书的地方。唐代在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以甲乙丙丁为序,列经史子集为四库。
[3]天子读书者:“读书之天子”的倒装。
[4]汗牛塞屋:搬运时累得牛浑身出汗,堆积时把房屋都塞满了。
[5]焉:“于之”的兼词。向别人。
[6]庋(guǐ):存放东西的架子和木板,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在架子上”。
[7]诸:“之于”的兼词。之,指借书被拒绝的情景。
[8]通籍:初作官。
[9]落落:一堆堆。
[10]素[虫覃](yín):又叫“白鱼”,蛀蚀衣物、书籍的蠹虫。灰丝:灰色的虫丝。
[11]卷轴:古代的书为横轴长卷,阅毕卷起收藏,这里以古代今,借指书本。
[12]说:指本文。
[13]使与书俱:“使之与书俱与黄生”的省略。“之”指本文。
![]() |
《黄生借书说》 |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1716-1707),字子才,号简斋,清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诗人。中过进士,做过溧水、江宁县令,三十岁辞官后,客居江宁(令南京市)小仓山,购置园林,筑随国,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在创作上,他主张抒写性情,反对一味模仿唐宋,在当时文坛上很有影响。
“说”是一种古文体裁,属于随笔、杂感一类,可以在记叙的基础上阐发议论,可以夹叙夹议(如本文),也可以通篇都是议论。“说”一般都有因小见大的特点。
![]() |
[古文知识]--表过去的时间副词 |
古文中表过去的时间副词有三种:
(l)表示某一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是过去的事情,相当于“已经”、“……之后”。如:
业 若业为我所有,必高束焉。《黄生借书说》
已 利时又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隆中对》
既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2)表示对过去事情的追溯,相当于“从前”、“过去”、“原先”。如:
向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曩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本 臣本布衣。《出师表》前 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既 往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中国说》
昔 日将军向宠……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3)表示对刚过去的事情的追溯,相当于“刚才”。如:
初 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
才 前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
始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乍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
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满井游记》
(4)表示以前有过某种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相当于“曾经”。如:
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尝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乐羊子妻》
![]() |
活动一 |
试 解 释 上 文 中 兰 色 词 语 的 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