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比较复杂的事


所谓比较复杂的事件,一般是指事件本身情节比较曲折,头绪比较繁多,时
间的变化和地点的变换比较频繁等。写这种情况的记叙文,在文章的整体构思方
面有比较高的要求,大体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如果把叙述中种种的人物与事件比做珍珠的话,
那么线索就是那串珠的丝线,有了丝线,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能构成一条闪烁异彩
的项链,有了线索,杂乱无章、错综纷繁的材料才能组织得有理有序,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感情、人物
的某种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还可以是某一悬念,某一矛盾冲突等
等。例如,《皇帝的新装》这一篇童话故事的线索是新装;《七个铜板》这篇小
说的线索是铜板;《藤野先生》一文的线索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我的老师》
的线索是师生之间的真挚的爱;而贯穿于《驿路梨花》一文的线索始终的是“谁
是小屋的主人”这一悬念。
二、要安排好行文的顺序。
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种方式,而是以一种方式
为主,结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以《驿路梨花》为例,全文
从整体上是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
一连串的经历。文中又安排了几处插叙: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
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
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发生在十几年间
的若干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步步为营”,巧设悬念,使故事引人入胜。
三、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街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
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
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
了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
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
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
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
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
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
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
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
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
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
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
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
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
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