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和描写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叙述,指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
一般情况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也就是交代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情况。描写,
指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就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人
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就描写手法的不同,可分为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
描写和叙述常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或者像经线与纬线那样纵横交错,或者
如水与乳自然地交融。但在写作上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
过程的交待,使读者获得概括的印象;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刻画,把真实的
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受。
鲁迅的《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小说。文中叙述与描写融为一体,质
朴自然,趣味横生。小说开头三段是叙述。第一段概括交代了鲁镇的习俗,因了
这习俗,“我”得以每年夏天到外祖母家去住。然后介绍外祖母家——平桥村的
概貌,并提出这三段文字的中心: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第二、三段是具体的叙述,
介绍了平桥村的小朋友以及他们的热情好客;“我”和小伙伴们的主要活动——
钓虾和放牛。这三段文字语言朴实,脉络清楚,流畅明快。
小说第10——13段,写孩子们离开家门,驾船摇橹去赵庄看戏的情景,主要
表达方式是描写。
首先写了开船的动作和欢乐的气氛:“......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
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
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一点、一磕、退后、上前的动作,表现了少年们熟练
的驾船技术,这说笑声、叫嚷声、潺潺的水声,烘托了欢快、热闹的气氛。
接下来写了船行途中两岸的景物:“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
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
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
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
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这段描写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有嗅觉可感的豆麦与水草的清香;有视
觉可观的朦胧月色、淡黑的连山;有听觉可闻的宛转、悠扬的笛声;更有身处这
美好景物中油然而生的忘我与陶醉之情。这生动传神的描写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带
入美丽如画的江南水乡,使读者感受到孩子们愉快的心情和作者对美好的江南农
村的无限热爱。
记叙文中的叙述与描写是密不可分的。叙述离不开描写,没有描写,文章就
会枯燥无味毫无生气,更不会有感人的力量;描写也离不开叙述,没有叙述,文
章会杂乱无章,单纯拼凑在一起的各种描写是毫无意义的。
要写出好作文,就要学会清楚明白的叙述,也要学会生动形象的描写。学习
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贴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绘事物,要符合实际;二
是要抓住特征,就是要抓住被描写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东西;三是要注
意描写为表达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描写不但没有意义,还会影响中心的表现,
是不可取的。成功的描写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要学好描写,首先要养成对周围的
人和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做个有心人。有了平时丰富的积累,描写起来就会感
到轻松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