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STPM中文试题
试卷一(3小时)
甲组 作文
以下8题,任选一题,作文一篇,得任用文言或白话,字数以1000字左右为准。[40]
1 为善最乐。
2 谈“正人先正己”。
3 天生我材必有用。
4 国民团结之我见。
5 如何革除社会歪风。
6 资讯工艺与国家发展。
7 振兴我国经济面面观。
8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一段经历。
乙组 古文理解
本组共3题,须全部作答。
细读下列文字,然使回答问题。[30]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手于左史、龙门也(l)。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2)。故笔法超绝。王阮亭闻其名(3),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其高致如此。既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其诚。令急足(4)持稿往,阮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
[ 邹韬《蒲留仙》]
注释:
(l)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著《史记》
(2)蒇(chǎn):完成。
(3)王阮亭:王世祯。清代著名诗人。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
(4)急足:急行传达信件的人。
9 蒲留仙的为人如何?
10
为何蒲留仙起先不屑与王阮亭交往,后来又肯将文稿送去给他评阅?
11 试将下列文句译为语体:
(a)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b)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c)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丙组 语文知识
全部须作答。[15]
12 选出完全是补充式合成词的一项。[l]
(a)反正 开关 古代 民主
(b)开幕 筹款 冲淡 心跳
(c)提高 冰块 信封 刀片
(d)爱国 成家 放松 村民
13
下面四组合成词中,只有一组全部是动宾式的,试找出来。[l]
(a)出席 安心 满意 留神
(b)年轻 推广 生产 热爱
(c)月亮 司令 开幕 居功
(d)朋友 山河 改善 思想
1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形、字音、词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l]
(a)偃旗息鼓:(yàn)放倒。
(b)不容置喙:(zhuó)嘴。
(c)不醒人事:(xǐng)知觉。
(d)草菅人命:(jiān)一种多年生草。
15 我跟他是朋友。
我跟她学华语。
上述两句中的“跟”的词性,依次是什么?[l]
(a)连词 连词
(b)连词 介词
(c)介词 连词
(d)介词 介词
16 下列句子中的“在”字,哪一个不是介词?[l]
(a)他在家里学习。
(b)火车在下午三点到达。
(c)林老师不在校园里。
(d)他把题目写在黑板上。
17 人类除了养儿育女,享受物质生活外,还需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上述句子是什么复句?[1]
(a)选择复句
(b)转折复句
(c)递进复句
(d)假设复句
18 下列哪句属于并列复句?[l]
(a)不是我们被困难压倒,而是我们战胜困难。
(b)要么战胜困难,要么被困难压倒。
(c)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要想尽办法战胜它。
(d)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尽办法战胜它。
19
今日工商发达,科技精进,大幅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准,使人类的文明,达到空前昌盛的地步。
举出文中一个与“工商发达”结构相同的短语?[l]
20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因此,为人子女者必须孝顺父母,让父母能安享晚年。
文中的“孝顺父母”是属于什么短语? [l]
(a)偏正短语
(b)动宾短语
(c)主谓短语
(d)连谓短语
21 试辨别并分析下列的句子。
他的两个姐姐,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律师。[1]
(a)这是一个总分关系的复句。前总说,后分说。
(b)这是一个单句,“他的两个姐姐”是主语,其余部份是谓语。
(c)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他的两个姐姐”是评论性状语。
(d)这是三个句子,后两句对前一句作补充说明。
22
试指出下列哪一个句子采用与其他三个句子不相同的修辞方式。[l]
(a)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春来江水绿如蓝。
(d)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23 试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4]
(a)读书难不难?读一页,记一页,不难不难。
(b)礼堂内虽有冷气设备,但在考试中的陈川颖,额头和手心却直冒汗。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貌不惊人誓不休,淡抹浓装总相宜。
丁组 改写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15]
试将下列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生活是咆哮奔腾的江河,
有逆流,有旋涡,
有波涛,有沉默,
有美丽的涟漪,有不幸与坎坷……
谁认为生活里,
只有细浪,只有彩虹,
没有风暴,没有波浪,
谁就不能驾驭生活。
谁认为生活里,
只有乌云,只有险波,
没有阳光,没有温暖,
谁就会被生活吞没。
生活啊生活,你就是江河。
我愿作一只船,在你广阔的胸怀中尽情邀游,
就算被波涛击碎,
我也会自豪地说:我爱的就是奔腾的江河!
[唐建军《我愿作一只船]
25 试根据下列短文,找出几个要点,并加以评述。
我们的社会经常对大专生有着充满矛盾的期待。一方面,我们希望他们更积极参与社会及关心时事,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大专生设下林林种种的限制。
大专生过度参与社会,让党国领袖忧心忡忡,大专生对社会的冷漠,又遭受强烈批评。
到底,真正有多少人了解大专生的思维?身为大马新一代华裔大专生,对时事与社会关心有多少?他们对风起云涌大时代中一些族群、社会与国家课题的看法又如何?
多少大专生能以三大民族和睦共处而自豪与光荣?他们对于本身今日的地位,有何观点?对国家有没有足够的了解和给予足够的关心?
由于缺乏深入调查与系统性研究,导致我们长期都没有办法为大专校园勾画出一幅较具体的情况。
这次,马大华文学会大胆踏出第一步,不惜耗时费力,在校园内向各科系华裔生发出一项范围广阔的调查问卷,让大家对大专校园华裔生思维模式有更确实了解。
不管这项调查的准确性如何,可信度多高,我们都应该为他们的努力与务实的精神,给予赞赏的掌声。
[摘自本国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