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目(一):《 蔡 文 姬 》 人 物 个 性
描 写 方 面 的 特 色
|
1) 曹 操
§
自 宋 以 来 ,
许 多 文 人 把 曹 操 歪 曲 成 为 弑 君 盗 国 的 乱 臣 贼 子。
作 者 大 胆 地 扫 除 了 在 曹 操 身 上 沉
积 的 垢 污。
§
作 者 在 写 他
的 雄 才 大 略 和 文 治 武 功 的 同 时 又 着 力 表 现 他 平 易 近
人 、 朴 素 俭 约 , 广 开 言 路 , 察 纳 雅 言 , 勇 于 改 正 错
误 等 性 格 特 征 。
§
他 平 时 谈 笑
风 生 , 诙 谐 洒 脱 , 但 在 豪 放 朴 实 之 中 也 蕴 含 着 威 严
的 风 姿。
§
曹 操 与 文 姬
谈 话 中 , 或 是 含 疑 地 询 问 , 或 是 坦 率 地 自 责 , 蔚 然
有 长 者 之 风 : 他 的 情 绪 虽 有 升 降 变 化 , 然 而 始 终 落
落 大 方 , 表 现 了 他 那 豁 达 、 洒 脱 的 品 格 和 气 魄 恢 宏
的 政 治 家 的 风 度 。
§
剧 中 通 过 蔡
文 姬 的 内 心 变 化 的 描 写 突 出 了 曹 操 的 精
§
在 剧 中 , 曹
操 执 法 如 山 , 不 徇 私 情 , 但 当 他 一 旦 发 现 自 己 因 偏
听 偏 信 几 乎 造 成 错 杀 无 辜 时 , 他 立 即 改 正 。
§
曹 操 的 思 想
变 化 写 得 极 为 鲜 明 , 开 始 他 颇 自 信 , 不 愿 见 文 姬 ,
后 在 听 文 姬 的 申 诉 中 , 逐 渐 由 憬 悟 而 “ 有 所 思 索” ,
再 而 受 到 感 动 。 直 至 “ 恍 然 大 悟 ” , 最 后 一 面 自 责
, 一 面 感 激 文 姬 ; 从 人 物 心 理 活 动 和 音 容 笑 貌 都 勾
勒 得 呼 之 欲 出 。 曹 操 在 思 索 中 发 出 衷 心 的 感 喟: “ 古
人 说 :‘ 兼 听 则 明 , 偏 听 则 暗 ’ 看 来 是 一 点 不 错 的 。
我 们 这 回 可 算 得 到 了 一 次 教 训 ” 这 段 出 自 肺 腑 之 言
, 使 曹 操 的 博 大 的 胸 襟 闪 发 出 眩 目 的 光 彩 。
2)蔡 文 姬
![]() |
她有着坎坷不幸的一生。从她常常唱《胡笳诗》而落泪,父死、被虏匈奴12年,回国后又被逼与儿女分离,可谓尝尽生离死别的悲哀。 |
![]() |
她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慈母,但是却不会感情用事。她不只是深情的,更是坚强的。在曹操的精神感力下,经过董祀的劝导,她终于从凄楚哀思的罗网中挣脱出来,毅然抉别丈夫儿女,决心继承父业,为祖国的文化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
![]() |
在见董祀蒙难时,她不避风险,见义勇为,挺身而出,表现她的正直、无私。 |
![]() |
见曹操时,她并不直说是为董祀求情,而说自己来“请求处分”@( 以退为进的“自责” ),突出地表现了她的沉着、机智、胆识过人。当曹操历数董祀罪状时,文姬对答从容,言辞有据有节。最后,在曹操面前为周近求情一笔,更显出她光明磊落,正气感人。 |
![]() |
从她写出闻名的《胡笳十八拍》,和曹操对她的看重,让她撰修《续汉书》,可见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 |
![]() |
题目(二):在郭沫若的《蔡文姬》一剧中,构成董祀”暗通关节“罪名的原因是什么?诗详述之。(2000) |
在郭沫若的《蔡文姬》一剧中,构成董祀”暗通关节“罪名的原因是曹操听说蔡文姬离开匈奴的前一天,董祀被左贤王引去和蔡文姬见面,之后董祀和左贤王便立地成了“生死之交”。左贤王赠刀给董祀,董祀也把曹操给他的玉具剑和朝廷的命服赠给了左贤王。
但根据蔡文姬的说法,在她临走的一天,她还是犹疑不决的,因为周进/周司马曾要胁左贤王,如果不让蔡文姬回国,曹操的大兵一到,就要把匈奴荡平。这话刺伤了左贤王,认为他们一定有大兵随后,而蔡文姬也认为如果真是这样,师出无名,他宁肯死在匈奴,为了了解事情,她叫左贤王请董祀来,与他单独见面,诱导他说出实话,他又叫左贤王潜伏着偷听。董祀却带了侍书和侍琴一同来。
根据侍琴的报告,董祀和蔡文姬见面时,先交出曹操赠送的礼品,接着便宣扬曹操的功德,并说明曹操不轻易用兵,自己也并没有大兵随后。又说他体谅左贤王不肯放走儿女,是人之常情,但他希望蔡文姬能体贴丞相的大德,以国事为重,把天下的儿女当作自己的女儿。
根据蔡文姬的说法,董祀的话感动了她,也感动了在旁偷听的左贤王。左贤王突然露面,把自己的配刀献给董祀,还发誓从今以后与汉朝和好,而董祀也感激的把自己的玉具剑赠给左贤王,并声明那是曹丞相所赠,在他是比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的物品。
过后,左贤王又以匈奴人对待知心朋友的习惯,赠送一套匈奴服装给董祀,而董祀一时感激,也脱下了身上的朝廷命服给左贤王,却忽略了朝廷命服是不能轻易的赠予外人的。
![]() |
题目(三):在郭沫若的《蔡文姬》一剧中,构成董祀“行为不端”罪名的原因是什么?蔡文姬如何为他辩护? |
曹操听说董祀在归途中,对蔡文姬缺乏尊重,不能以礼自守。他同蔡文姬每每深夜相会,弹琴唱歌,致使同行的人不能安眠。
根据蔡文姬的说法,她沿途在夜里爱弹琴唱歌,是因为舍不得留在匈奴的一双幼儿幼女,沉沦在思念的悲哀里。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只好弹琴唱歌以解忧。她弹唱的是自己作的《胡笳十八拍》,是诉述自己的悲哀。她还请曹操审察歌辞。
根据蔡文姬的说法,在她沉沦于悲哀时,董祀经常劝告她、关怀她;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是亲戚,从小一道长大,也是同学同乡,如姐如弟。但他们是相互尊重的,并不曾“不能以礼自守”。
蔡文姬说,他们在深夜相会就只有过一次。那一夜她独自一人到父亲墓上哭诉。一时晕绝,被侍书、侍琴救醒过来。因为在天幕里感觉气闷,便留在墓亭上弹琴,也唱出了一两拍《胡笳诗》。董祀被扰醒,他走来责备蔡文姬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还说她沉溺在儿女私情里面,毁灭自己,也辜负了曹丞相对她的期待。董祀教她效法曹丞相,“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
根据侍书的说法,蔡文姬所说属实,她补充道董祀说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是天大的喜事,要文姬以天下的快乐为快乐。
根据蔡文姬的说法,她听了董祀的劝告后,心胸开朗了。她发誓要控制我自己,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自从离开长安以来,她就不曾在夜里弹琴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