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目(一):何其芳在《老人》一文中如何描写第一个老人。
|
性格、思想:
他是一个聋子,平日沉默寡言。偶尔听懂别人的话,他便微笑点头,满意自己的领悟或猜度。有事情报告主人,他就大声嚷,而且微笑地打着手势。
可见他有一颗容易满足,快乐的心。
不知他的年纪和来历,
不知他什么时候到这古宅里来。只是从他那种繁多然而做得很熟练的日常工作中看出已做了很久。
![]() |
题目(二):何其芳在《老人》一文中如何描写第二个老人。
|
第二个老人是寨上的看门人。
他的生活不安定,可说是贫穷和辛苦的,而且孤独的生活在“冰冷的坚硬的石头间”,这导致他脾气暴躁而且性急,他在作者的记忆里出现的时候大半是带着怒容坐在寨门前的矮木凳上,嘴里咕噜着,而且用他那长长的烟袋下面的铁的部分敲打着石板铺成的街道。
他生活在冷漠、孤独的生活环境里,几乎没离开过寨上,所以性情冷漠,而且小气。他就因为作者把他的烟袋藏匿起来害他到处寻找而讨厌作者。有一次作者做一个水枪,他也告诉了作者的祖父,使作者被惩罚。
他后来常织草鞋卖给出入寨中的人,只有工作时,他才显得和气一点。
![]() |
题目(三):何其芳在《老人》一文中如何描写第三个老人的形象?
|
作者通过第三个老人的外形动作和某些生理特征来表现他的性格:热爱生活、开朗、自信、有游侠气概、心胸开阔。
作者以寨脚下漫游归来带出这个老人,也带出了老人的游侠气质。
他是一个武秀才,是作者祖父的朋友。他很老了,却有着一种不应为老人所有的宏亮的语声,而且说话时手势生动,整个人充满自信,充满生气和蓬勃的生命力。当他描摹着一匹马时,仿佛面前就站立着一匹棕黄色的高大的马,举起有长的鬣毛的颈子在萧萧长鸣。
他见识广,身怀多种技艺。他有着许多关于马的知识:他善于骑驭,辨别,并医治马;他还会武艺。
他性格随和、开朗,喜欢和别人畅谈,就算对象是小孩。他曾告诉作者他武考的情形和一些关于武士的传说。
![]() |
题目(四):何其芳在《老人》一文中如何描写自己的老年形象?
|
他认为自己会一个孤独的老人,喜欢平静地,像一颗冬天的树隐遁在乡间。
他热爱大自然,他希望老年时的生活重心将是研究植物学或园艺学。他想象着和自然溶成一体的生活,和花草树木一样顺从着自然的季候,常在他手中的是锄头,借着它作者亲密地接近泥土。或者他还要在有阳光的檐下养一桶蜜蜂。
他认为人生太苦了,应该使自己活的快乐一点,如同在茶里放一点糖。他还要用老年的时光,在荧荧的油灯下,迟缓地,详细地回忆着而且写着自己的一生的故事……
![]() |
题目(五):试述《老人》一文在选材与构思方面的特色。 |
《老人》写了三个出身、经历、性格各不相同的老人,并通过他们的生活和归宿,向读者提供了三幅不同社会生活的小影。
作者通过对以上三个老人的描写,介绍了旧时代、旧社会的各种不同的生活侧面。
作者没有对旧社会加以过多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议论和抨击,但通过写实的记叙手法,提供了关于旧社会的阴暗而令人忧郁的图画。
作者在处理这三个老人的性格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很有分寸感和节奏感,很注意它们之间的和谐一致。
![]() |
如第一个老人,他的聋和沉默寡言,就正和那个凄清、寂静的古老宅院相适应;他每天清晨和黄昏接时“虔敬地”敲磐和燃香,又和他一生的寂寞经历相关联。 |
![]() |
第二个老人过着毫无家庭温暖的半乞讨式的生活,是一个“在冰冷的坚硬的石头间”生长着的人,所以,久而久之,成了“一个容易发脾气的老人”。 |
![]() |
第三个老人,作者则着重从他的谈吐,从他的外形动作和某些生理特点上表现了他性格,从这里透露出他的经历、环境与性格之间的和谐一致。例如,他那绘声绘色地描摹着一匹马,仿佛我们面前就真的站着一匹马在“萧萧长鸣”;尤其传神的一笔,是作者特别强调的他那“不应为老人所有的宏亮的语声”,反映了他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
总之,作者所描写的这三个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无不切合着他们的时代、环境、身份、经历,表现了很强的分寸感和节奏感。所以这篇散文能用这样的简洁、洗炼的笔、墨表现如此丰富多采的内容。
作者擅长用一种细腻、婉转的笔法来表现他的人物。
![]() |
他这样描写那个老仆经营着的菜园:“他又常常弯着腰在菜地里……当我们走出大门外去散步,我们看见了向日葵高擎着金黄色的大花朵,种著萝卜的菜地里浮着一片淡紫色和白色的小十字花。”“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 |
这菜园是老人的杰作,从上下文不难看出,这里不只有着老人的心血和劳作,也有着老人性格的影子,是“对于那个勤劳的老人唱出一种合奏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