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一

从普通生活里发现新奇的立意,在散文的形式中寄托诗的意境。是杨朔散文的一个特点。

海边观潮,是许多人亲身经历过的。但作者却凭着他对生活的敏感,从一群姑娘和“老泰山”那番问答中,发现了不平常的含义。点出了新意,发别人所未发,道别人所未道,警辟、深刻、新人耳目,这就在文章里造成了第一个波澜。接着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把老泰山的形象进一步充实,完成之后,却陡地峰回路转,发了这样的议论:“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在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这样,使文章的意境一下子变得更加开阔和更加明朗起来,造成了文章的第二个波澜。

在艺术上,这篇散文还有这样一些特点:

—、善于就地取景,造成美的意境。如文章一开始。就把时令和环境交待得十分清楚:“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礁石。”这样写,不仅突出了雪浪花的威力,使文章一入手就紧扣题意,而且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了艺术感染力量。

—、善于提炼富有新颖感的诗的语言。如把坚硬的礁石形容为“像是块柔软的面团”,以此显示海浪冲激的力量之强;把海浪的冲激称之为“咬”,不但用字奇警,而且更能传神:老泰山赞扬自己磨的剪刀:“你想剪天上的云霞,做一床天上的被,也剪得动”,更是充满了新奇、突兀的想像力,表达了老泰山对自己劳动的自豪感和新时代的劳动者舒畅、广阔的精神世界。

 

赏析二

  《雪浪花》通过“我”叙述“老泰山”的故事,抒写了一个理想化、英雄化的人物,散文的主题思想也带有60年代的鲜明色彩。作品在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火红的晚霞的背景上,勾画出老泰山人老心红、勤勤恳恳地为大伙服务,不遗余力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美好形象,从中寄托着作者对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缕缕情思和深情礼赞。

  作品中的叙事不是纪实性的,而是加以浪漫化,是为了特定的意境效果而刻意选择组织的。开篇描绘和渲染雪浪花的壮观景象。面对一群纯真快乐的姑娘的发问,老泰山出语不凡,对雪浪花作了富有哲理的叙述;同时,老泰山形象不俗,“就象秋天的高空一样”。关于老泰山以及他所体现的那个时代的叙述,始终是乐观的、诗化的。散文描写的雪浪花等自然景象成为普通劳动者及时代的一种象征。全篇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老泰山及北戴河的秀丽景色的描述,表现出一种富的哲理性的思想。

  《雪浪花》呈示出一个清晰、简单而精致的结构。简单的故事情节,简洁的自然景色描写,以“我”与老泰山的结识,“我”对老泰山认识的深化这一线索串连安排,内容上层层深入而又前后照应,曲径通幽,卒章显志。文字清新、明丽,注重语言的锤炼与遣词造句的精当,连人物对话也具有“诗一样”凝炼的特色。但《雪浪花》从诗化的刻意追求中表现出的人物和事件显得过于理想化,语言也有雕琢之嫌。

    他的散文独具特色。他善于从现实生活的激流中提取题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战斗性。他的散文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常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并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因此充满诗情画意。他的散文语言精美,含蓄新巧,音韵和谐,具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