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雨巷》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这种表现方法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
|
 |
《雨巷》体现了戴望舒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
 |
诗里撑着油纸伞的诗人,寂寥悠长的雨巷,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都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
 |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可以体味形象所抒发的朦胧的诗意。
|
 |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
 |
这样以象征方法去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
|
 |
朱自清说他的诗带点朦胧的气氛,但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处。
|
 |
《雨巷》中,诗人从古典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性的抒情形象/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这使诗歌富有古典诗词艺术的气息。
|
 |
《雨巷》的章节优美。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和表现力。
|
 |
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
|
 |
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
|
 |
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
 |
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强化全诗的音乐性,听起来悦耳,和谐,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