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守株待兔”说起
南京师大附中初一 吴亮
《守株待兔》主要是说宋国一位农民偶而获得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便
从此不去种地而坐在树桩上等待野兔送上门来。结果什么也没得到。这个故事告
诉我们:不劳而获只是偶然的,这样的人终将一无所获。
不通过努力和劳动,是不会得到什么的。比如抽奖券,幸运儿会有几位?即
便获奖,下一次还会交“好运”吗?
我常听大人们说这么一个童话:一个青年的父亲临终前,交待他说:“我留
给你两件宝贝,有了它们,你便能得到财富。”于是青年待父亲死后,便翻箱倒
柜找这两件宝物,却什么也没得到。后来经一位老大爷的指点,青年才醒悟过来。
原来那宝贝就是他的头脑和双手。后来,这个青年用这两件“宝物”创造了许多
许多......
这虽然是一个民间故事,但其道理是深刻明显的,教育我们无论想得到什么,
都要付出劳动,只有双手才是真正的财富。
我还听过一个《腊八粥》的故事。相传有一户人家,两口子都非常勤劳善良,
但由于对其子从小就溺爱,使他养成了懒惰贪吃的坏习惯。等老两口去世后,他
和他的妻子便成天吃喝玩乐。饿了吃父母留下的粮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
过着不劳而获的“快活日子”。终于有一天,也就是腊八这天,他俩只剩下一碗
粥。最后被饿死,冻死。
没有吃不完的饭,没有穿不破的衣,《腊八粥》中懒夫妇的下场也就是不劳
而获者的下场。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耕耘,便想得到收获,在现
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有人都希望过充实的生活。不工作,不努力,便是空虚的,一生将会碌碌
无为地虚度过去。谁也不愿做这种人。让我们充分利用“人身两件宝”,创造美
好的明天。
[评析]
这篇议论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文章的首段是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末段
是结论,提出忠告,呼应开头。中间的主体部分运用两个民间故事作论据,采取
正反对比的方法,阐述了“劳动”与“收获”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摆出论据后进行了恰如其分地分析。第一个论据后说:
“这虽然是一个民间故事,但其道理是深刻明显的,教育我们无论想得到什么,
都要付出劳动,只有双手才是真正的财富。”第二个论据后又说:“没有吃不完
的饭,没有穿不破的衣,《腊八粥》中懒夫妇的下场也就是不劳而获者的下场。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耕耘,便想得到收获,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
能实现的。”
这两段分析议论紧扣住民间故事的内容,点出故事的主旨,并以此有力地论
证了中心论点。